English

  她曾是北京郊区房山师范学校的老师,在简单平静的日子里,从没忘记自己的梦想;她是用心笔耕耘的编剧,多次获得中国电影华表奖及中国长春电影节最佳编剧奖……
        本期“深入生活 扎根人民——文艺名家讲故事”栏目邀请著名电影编剧、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剧本规划策划中心主任苏小卫讲了几个小故事。

故事里的事

  我写电影《赢家》缘起于天津田径运动员孙长亭的一场报告会。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孙长亭受伤失去了左腿,但他没有躺在军功薄上享受国家抚恤,而是刻苦锻炼,成为了一名出色的田径运动员。他共获得了5枚金牌并打破了一项世界纪录。虽然命运对他很残酷,但他在讲述经历时,却带着一份轻松,那种坦然与坚定深深打动了我。创作,就是要写这种牵动人心的东西。

  刚开始接到影片《沂蒙六姐妹》编剧任务时,我是推辞的。因为我对过去的事情不了解,但王坪导演再三邀请,我便硬着头皮接了下来。写完以后,心里有点虚,因为仅从网上了解了一些背景资料就写了剧本。王导看完剧本后对我说:“走吧,咱俩一起去沂蒙山看看。”

  再说说创作电影《唐山大地震》的事情吧。唐山大地震发生的时代正好和我的成长时期吻合。1976年,我十多岁,虽然不在唐山,不是一个亲历者,但是北京同样也经历那场地震的波及,我也在抗震篷里住过一段时间。怎么在电影中把唐山大地震这么大个事件装进去,需要一个切口。张翎的小说《余震》就有一个很好的切口,从一个家庭、一个母亲,他们经历灾难之后的改变开始,于是我有了改编的底气。

  电影《愚公移山》拍摄前,制片方找到我,给我讲了太原钢铁厂“现代愚公”李双良的故事,希望我写出来。80年代,太钢冶炼的废渣都是倒在厂后渣山,山越堆越高,后来,只能修一条铁路到山顶,开着小火车倒废渣。春秋刮风季节,整个后山都是漫天渣土。退休工人李双良觉得应该做点什么,他与厂方签了份十年承包合同,要移走三个天安门广场大的渣山。

故事里的作品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