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来自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的王秀梅,用九年时间书写了一段从大学毕业生到乡村振兴带头人的动人故事。
“当年我们秦巴山区是特困区,产业结构单一,留守老人多。”王秀梅回忆道,“看到这种情况,加上政府号召,我大学毕业就想着试一试,开始做电商,带领老百姓发展。”
2015年,26岁的王秀梅放弃城市工作机会,毅然返回家乡平利县柳坝村创业。面对乡亲们“你连锄头都抡不动,怎么能种好地”的质疑,这个姑娘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决心。
农业靠天吃饭,价格波动大,王秀梅深有体会:“市场好时大家扩张,第二年价格就下跌,再加上干旱雨涝,农户收入很不稳定。”
为此,她引入专家资源,对接科研院校,建立从种植到采摘的整套标准。“我们企业建立了六个标准,让老百姓种的时候有方法,卖的时候不担心市场。”
“女性情感更细腻,在思考问题时更注重细节。”王秀梅说,“在乡村振兴中,我们不仅能撑起半边天,更能传递社会温情,用女性力量做好男性做不了的细腻工作。”如今,王秀梅设立的“巾帼创业课堂”已培训妇女300余人次,带动多名女大学生返乡就业。她和乡亲们的关系也从最初的不信任变成了亲密无间,“现在我和老百姓相处得非常好”。
从质疑到信任,从滞销到热销,王秀梅用九年时间,让秦巴山深处的绞股蓝走出了深山,也让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在这位“巾帼新农人”身上,人们看到了新时代农村女性在乡村振兴中的独特力量和无限可能。(钟蕾蕾 周雨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