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今年8月,《中国男性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及相关疾病防控专家倡议》(以下简称《倡议》)正式发布,这份由来自国家及地方疾控中心、医学院校、科研院所和临床医疗机构的26位权威专家共同制定的倡议,首次将男性置于我国HPV防控战略的前沿,通过整合多学科专业力量,深入开展男性HPV感染及相关疾病研究,填补了我国全人群HPV感染和防控策略缺乏核心依据的空白。
近日,《倡议》的主要制定者之一,北京协和医学院群医学及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冯录召接受了记者专访,就我国男性HPV感染现状、防控策略及实施路径进行了深入解读。
男性接种面临“认知洼地”,破除误区需多方合力
与男性HPV高感染率形成对比的,是公众极低的认知度。多数男性不知道自己是HPV感染的受害者或传播者,也不清楚男性也可以接种HPV疫苗。针对当前男性HPV疫苗接种认知不足、接种率偏低的问题,冯录召指出,破解“疫苗犹豫”是提升接种率的关键,而健康科普在此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他强调,当前亟需通过有针对性的宣传,破除公众尤其是男性群体中存在的几个核心误区。首要任务是破除认知误区,公众普遍存在的误解之一,是认为HPV感染仅与女性相关,男性不会感染或无需担忧。事实上,男性同样是HPV的易感人群,感染后可能导致肛门癌、口咽癌、阴茎癌等恶性肿瘤及生殖器疣等疾病,对健康的威胁不容忽视。
其次,应强调“男女共防”的协同保护效应。男性在HPV传播链中是非常重要的环节,男性接种疫苗,不仅是对自身健康的直接保护,还能有效减少向伴侣传播病毒的风险,从而形成对双方的间接保护,因此推动男女共防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
最后,科普传播需契合男性信息接收习惯。冯录召建议,面向男性的科普宣传需要探索更直接、更贴近其阅读习惯和接受偏好的传播方式与内容。通过优化传播策略,提升科普的精准度和有效性,是增强科普实效、进而提升接种意愿的重要手段。
冯录召表示,通过多方合力,结合科学评估与试点经验,有望逐步破除疫苗犹豫,为全面提升HPV疫苗接种率奠定坚实基础。
六大倡议出台,社会共治构建男性HPV防控网络
《倡议》基于全球和我国男性HPV相关疾病负担、HPV疫苗在男性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借鉴全球男性HPV防控进展和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中国男性HPV感染及相关疾病的六大防控倡议:制定男性HPV感染及相关疾病综合防控策略;重视和加强健康科普和宣传工作;倡导男女共防,推进共同接种;创新筹资机制,降低经济负担;加强男性HPV感染和疫苗相关研究,促进新型疫苗研发;创新预防接种模式,改善免疫服务质量。
针对如何构建部门协作、全链条管理的男性HPV感染防控体系,冯录召指出,感染性疾病防控需社会共治,突破部门壁垒形成合力。他提出四方面实施路径:
政策引领,顶层设计先行——将男性HPV防治工作纳入“健康中国行动-癌症防治行动”等国家现有重大规划中,借助已有实施基础加速推进。
部门协同,聚焦重点人群——由卫生健康部门主导,教育等部门积极参与。例如,针对大学生等重点人群,协同开展校园健康教育及更加便捷的预防接种服务。
技术赋能,数据驱动决策——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在免疫服务、健康科普、疫苗实施及效果评估等方面赋能,提升防控效率与精准度。
试点先行,探索筹资机制——借鉴部分地区将适龄女孩HPV接种纳入民生项目的经验,探索将男孩HPV接种纳入地方惠民工程,或探索医保、社会保险、商业保险等多元筹资机制,为全面推广积累经验。(光明网记者:庞聪 范子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