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编者按
为深入贯彻全国妇联系统公益慈善工作会议精神,“益起为她·筑梦芳华”——2025关爱妇女及家庭小红花公益专题活动于今春全面启动。值此公益行动深入推进之际,光明网携手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共同策划《奋进的她们》深度访谈节目,以时代之笔描绘妇女事业蓬勃发展的生动图景。
节目聚焦“公益赋能女性”的奋进史诗,对话三八红旗手、非遗传承人、公益先锋与行业领袖,通过公益案例与人生故事的交织,立体呈现中国妇女事业发展的丰硕成果——在公益之光的照耀下,她们以坚韧与智慧,在公益之光的照耀下打破边界、重塑价值。
让我们聆听这些闪耀着智慧与温度的声音,见证公益如何为女性插上梦想之翼,让每个“她”在时代浪潮中绽放万丈芳华。
本期嘉宾是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费县手绣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天才妈妈”山东鲁绣梦想工坊带头人卞成飞。她用三十年的坚守与创新,将濒临失传的民间技艺转化为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一根银针、数缕彩线,不仅绣出了鲁绣文化的时代新韵,更串起了千百名农村妇女的致富之路。
卞成飞出身于手绣世家,祖母与父亲都是当地知名的手工艺人。儿时记忆里,虎头鞋帽、香荷包等绣品是她最美的艺术启蒙。
“费县手绣是鲁绣的重要分支,色彩鲜艳、风格古朴,纹样多取材于人物、花鸟、鱼虫等,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愿。”卞成飞介绍,这门手艺需经历打袼褙、画样、剪样、绣制等十几道工序,针法更有七十余种。
她毕业后,毅然选择回归手艺行业。即便在机器刺绣冲击传统的年代,她也未曾动摇:“这是祖辈留下的文化根脉,不能丢。”
面对传统绣品与现代审美的脱节,卞成飞大胆推动技艺与产品革新。她一方面复原“撮针绣”“盘金绣”等传统针法,另一方面在色彩与形态上突破——降低明度、融入时尚色系,将大红大绿的乡土气息转化为雅致新潮的美学表达。
传统虎头鞋变成钥匙扣、耳环、胸针等;香荷包内填充中草药,兼具装饰与养生功能。她开发出24大类、上千种产品,其中41项完成版权注册,让鲁绣从“老物件”变身年轻人追捧的“潮品”。
2016年,卞成飞在易地扶贫搬迁的崔家沟社区建立手绣扶贫工坊,创造“固定+灵活”的就业模式。“我们村里既有七八十岁的老人,也有带娃的宝妈。现在她们不用离家,既能照顾家庭,又能增收。”工坊在全县设立十几个加工点,培训2.4万人次,带动1500多人就业,人均年增收1.5万至3万元。
2018年,卞成飞受瑞典中国文化中心邀请,带着费县手绣走向欧洲。随后,她的作品多次赴韩国参展,累计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活动430余次。
“民间艺术也可以登大雅之堂。”她说。在“天才妈妈”公益项目的支持下,她不断拓展设计视野与品牌影响力:“希望鲁绣能成为世界认识山东、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扇窗。”(钟蕾蕾 周雨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