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奋进的她们|许玲:一把油纸伞,为乡村妈妈撑起一片天
首页> 光明视频> 新闻视野 > 正文

奋进的她们|许玲:一把油纸伞,为乡村妈妈撑起一片天

来源:光明网2025-10-27 18:19

  编者按

  为深入贯彻全国妇联系统公益慈善工作会议精神,“益起为她·筑梦芳华”——2025关爱妇女及家庭小红花公益专题活动于今春全面启动。值此公益行动深入推进之际,光明网携手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共同策划《奋进的她们》深度访谈节目,以时代之笔描绘妇女事业蓬勃发展的生动图景。

  节目聚焦“公益赋能女性”的奋进史诗,对话三八红旗手、非遗传承人、公益先锋与行业领袖,通过公益案例与人生故事的交织,立体呈现中国妇女事业发展的丰硕成果——在公益之光的照耀下,她们以坚韧与智慧,在公益之光的照耀下打破边界、重塑价值。

  让我们聆听这些闪耀着智慧与温度的声音,见证公益如何为女性插上梦想之翼,让每个“她”在时代浪潮中绽放万丈芳华。

  本期嘉宾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分水油纸伞第七代传承人、“天才妈妈”四川泸州油纸伞梦想工坊带头人许玲。

  一把油纸伞,近百道工序,传承四百余年。她从父亲手中接过的不仅是祖传手艺,更是沉甸甸的文化使命。

  “老祖宗留下来的传统技艺是不能丢的。” 许玲说道。许玲的父亲第六代传承人许学明,一生与油纸伞为伴。从小看着父亲制伞的她,对这门家族技艺有着特殊感情:“我从小就看着我父亲做这个伞,耳濡目染,特别喜欢,我有这个使命要把这个家族的技艺传承下去。”

  油纸伞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的遮雨用具,使用历史迄今已有一千多年。分水油纸伞更被誉为“中国民间伞艺的活化石”,至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明清时期,分水岭镇是古盐道、茶马古道的必经之路,在长达三百多年的时间里,这里“家家都有制伞匠,户户都会编线”。

  许玲介绍,分水油纸伞制作要经历近百道纯手工工序,从选竹、做骨架到糊伞面、上桐油,每一步都需要匠人的精心打磨。

  在坚守传统技艺的同时,许玲意识到,要让老手艺活在当下,就必须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油纸伞以前只是以大红伞为主”许玲说,“经过我们不断改良,现在伞面有上千种图案。”她带领伞匠们从“技术员”变身“研究员”,在传承近百道纯手工工序的基础上,独创熬油技艺,改良桐油配方。

  “以前桐油味道特别大,有些人不能接受。经过我们不断改良研发,现在的桐油味非常淡,大多数年轻人还特别喜欢闻这个味道。”许玲笑着说。

  许玲还敏锐抓住“国风潮”机遇,积极拥抱电商直播,让油纸伞随着汉服文化成功“出圈”。

  作为“天才妈妈”四川泸州分水油纸伞梦想工坊带头人,许玲的工坊不仅传承技艺,更成为当地妇女就业增收的重要平台。

  “我们当地有许多妈妈,四五十岁,因为要照顾老人孩子不能出去打工,就在我们那儿制作油纸伞。”许玲介绍。工坊采用“公司+合作社+绣娘”的发展模式,为当地妇女提供培训并在家就业的机会。

  在许玲和工坊姐妹的努力下,分水油纸伞这一古老技艺正焕发新生。

  如今,许家油纸伞年销量近2万把,70%来自线上订单,产品远销美国、英国、意大利等国家和地区。

  许玲和她的油纸伞事业,正如那把传承了四百多年的油纸伞,既为当地妇女撑起了一片致富的晴空,也为中国非遗走向世界打开了一扇美丽的窗口。(钟蕾蕾 周雨涵

[ 责编:杨帆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