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当前,我国宫颈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防控任务依然严峻。据GLOBOCAN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宫颈癌新发病例60.4万,死亡病例34.2万。无论发病数还是死亡数,均为全球第四大女性肿瘤,分别占女性肿瘤总发病数与死亡数的6.5%与7.7%。
近年来,我国采取了很多积极措施来提高妇女健康水平。在国家层面出台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围绕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两大核心,提出将开展15个重大专项行动。其中,“妇幼健康促进行动”中指出,妇女“两癌”高发,严重影响妇幼的生存和生活质量,促进妇女全面发展、维护生殖健康,有助于从源头和基础上提高国民健康水平。
中华预防医学会妇女保健分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病首席专家王临虹表示,我国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此外也呈现出年轻化趋势,特别是农村妇女宫颈癌发病年龄下降速度略高于城市。
2020年11月17日,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启动《加速消除宫颈癌全球战略》,包括三个关键措施:疫苗接种、筛查和治疗。到2050年,成功实施这三项措施可以减少40%以上的新病例和500万例相关死亡。对此,王临虹介绍,为了进一步响应上述战略,近年来,各地也在积极探索宫颈癌综合防控有效模式,很多地区把两癌筛查纳入政府民生工程,探索构建宫颈癌防治全链条闭环管理模式,还有的地区应用大数据促进宫颈癌防控,加强科学化、规范化和精准化。
作为有效连接医疗机构和用户的数字化约苗平台,四川马太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虹霖介绍到,数据显示,公众对于HPV疫苗的接种认知率逐年增高,仅今年HPV疫苗订阅排队量就有3711万人次。虽然关注度在提升,但实际完成接种的占比不高。其中,也存在一些认知误区和困惑,如:HPV疫苗的有效性有多长?哪些人群不能接种HPV疫苗?孕妇可以接种HPV疫苗吗?.....此外,面对适龄妇女二级预防中的宫颈癌筛查,意识仍然薄弱,认知度是偏低的。“约苗”平台《女性针对宫颈癌防控认知与行为报告》调研显示,约52%的受访者并不了解国家“两癌”免费筛查政策。同时,相当大一部分人,不清楚是否有必要定期宫颈癌筛查,以及间隔多长时间需要做一次筛查,包括接种了HPV疫苗之后,是否还需要接受宫颈癌筛查,都比较模糊。陈虹霖认为,希望通过“数字化助力宫颈癌防控科普项目”,加大对适龄人群在宫颈癌筛查方面意识的提升,让宫颈癌防控成效越来越好。
接种HPV疫苗、定期接受筛查,能够有效预防宫颈癌的发生。我国可应用的HPV疫苗包括二价疫苗、四价疫苗和九价疫苗。“价”代表疫苗覆盖的病毒细分种类,“价”越高,病毒覆盖面越广。王临虹表示,引起宫颈癌HPV高危型别最主要的是16和18亚型,二价疫苗就可以预防70%以上的宫颈癌,也就是绝大多数的宫颈癌。她呼吁,在目前HPV疫苗供应紧张的情况下,不要因为等待更高价型的疫苗而错过了最佳接种时间。年轻女性,越早接种效果越好,所以世界卫生组织推荐9到14岁女孩作为首要接种人群。
特别要指出的是,HPV疫苗使用的年龄范围是9到45岁的女性,接种次数为三针。但目前二价疫苗(1个进口、2个国产)对于小年龄,即9到14岁女孩接种两次效果就非常好。
“宫颈癌筛查是非常重要的宫颈癌二级预防措施”。王临虹介绍,一般来说35-64岁作为主要筛查目标人群,25岁以上有过性行为的女性就应该有意识更早期进行筛查。目前主要采用细胞学筛查、HPV检测法。如果采用细胞学筛查就要每三年筛查一次,HPV检测法敏感度更高,每五年筛查一次即可。她尤其指出,“哪怕一生只筛查两次也比完全不筛查会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
为了给妇幼群体、妇幼保健机构及卫生管理部门提供便捷、智能、可及的数字化应用服务,为妇幼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创新性的解决方案。11月5日,由中华预防医学会联合“约苗”平台共同发起的“数字化助力宫颈癌防控科普项目”于第二届中国妇幼健康学术大会期间在海口正式启动。王临虹指出,“数字化助力宫颈癌防控科普项目”的实施一是搭建专家和基层工作者之间的学术交流平台,加强培训,提升基层工作者的服务与管理水平;二是加强科普知识普及,提高基层工作人员的健康教育能力;三是借力“互联网+”平台与工具扩大宣传,更高效地让科普内容触达广大适龄妇女,提升宫颈癌防控意识。
此次“数字化助力宫颈癌防控科普项目”的参与方四川马太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黄长学表示,平台以预约服务为核心,提供包括疫苗预约、疾病防控科普、“宫颈癌&乳腺癌”筛查预约等专业、全面的疾病预防信息与服务,为宫颈癌疫苗预约和宫颈癌筛查管理提供便利,促进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共同助力我国妇女整体健康水平提高。(光明网记者:庞聪 周雨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