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2022年是《“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喜迎二十大召开之年。十年来,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电影《长津湖》、电视剧《觉醒年代》《山海情》等一批优秀作品广受好评、“破圈”传播。中国成为图书、电视剧、动漫等领域世界第一生产大国,电影市场规模屡创纪录、银幕数和票房收入跃居全球第一。
未来,中国电影如何进一步发挥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的文化使命与价值,在国际上扩大中国电影的话语权和影响力?近日,光明网记者独家专访了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李道新教授。
“中国电影在国内的市场以及发展状况,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成效。但要让它走向全球观众,让更多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语言、不同审美习惯的观众所喜欢,难度还是非常之大。”李道新教授开门见山地说道。如何破解这一难题,李道新教授认为,中国电影首先从价值观和世界观上应该更加开放,要和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样一个命题紧紧相连。“尽管我们也要讲好自己的故事,但是这个故事如何用全球观众都能接受的方式去传达,是我们需要去思考的。”
与此同时,李道新教授也表示,近些年中国影视作品在讲故事的方式上,还是有所创新和改善,也开始被其他国家所借用,这也证明我们还是具备这种能力。“我们需要更多的总结经验和教训,我相信中国电影在满足自己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也能够输出到全球那些对中国电影和中国文化感兴趣的群体中,也只有达到了这样一个层面,才可以说中国电影从大国走向了强国。”李道新说。(光明网记者 刘希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