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光明网讯(记者 沈甜) 10月14日,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三江源国家公园。地处青藏高原腹地的三江源,作为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素有“中华水塔”之称。三江源雪原广袤,湿地众多,是我国淡水资源的重要补给地,每年向下游输送600多亿立方米的清洁水,且近年呈逐年增多趋势,2018年出境水量达到726亿立方米。长江总水量的2%,黄河总水量的49%和澜沧江总水量的17%都来自于三江源。同时,三江源是高原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重要启动区,是国家生态安全重要屏障,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地。
依三江源而建的三江源国家公园,位于青海省西南部,总面积12.31万平方公里。三江源国家公园是我国第一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2016年3月5日,《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正式印发,同年6月,作为我国首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机构,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正式挂牌。
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田俊量表示,“三江源国家公园通过优化管理体制、创新保护机制,组建省、州、县、乡、村五级综合管理实体,统一行使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职责, 改变了‘九龙治水’藩篱,有效解决了执法监管‘碎片化’问题。”
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中,形成了“一面旗帜引领、一个部门管理、一种类型整合、一套制度治理、一户一岗管护、一体系统监测、一支执法队伍、一众力量推动、一种精神支撑”九个一的三江源模式。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三江源国家公园将生态保护与精准扶贫相结合,设立生态管护公益岗位,17211名牧民吃上了生态饭,“每一户有一个管护生态公益岗位,每一家有一个生态管护员,让牧民从草原利用者变为生态守护者,既守护了自己的家乡,还拿到了工资,有效带动了原住民保护生态的积极性,也激发了他们的荣耀感。”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四级调研员李振宇说。
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以来,水源涵养量年均增幅6%以上,草地覆盖率、产草量分别比10年前提高了11%、30%以上。
视频来源: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