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记者 孔鹏
在东太行的崇山峻岭之中,有一处古老的村落,相传建村于隋末唐初。据当地县志记载,村子原名“龙泓”,后来村子西南的龙池湾曾有过三天大雾,是龙降祥瑞之兆。取其吉利,村名改为“龙雾”,后人写作“龙务”。
此处黄土肥厚却干旱少雨,村人祖祖辈辈生活艰难,只在过年期间才得以休闲。每年正月十五、十六两日,全体村民盛装出行,自发组织演出队伍齐聚在村外的空地,点燃秸秆与鞭炮,在硝烟之中顺转、逆转,走八卦阵。几千人的队伍旋转成两个阴阳眼,俗称“摆海眼”,祈求五谷丰登、天下太平。这项传统节目自古有之,年年上演。如今已列入邯郸市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四不像原指一种综合了几种动物肖像特点的神兽。其形象非驴非马,或为坐骑,或作镇宅之物。传说中它能足踏祥云,日行千里,降妖除怪,神通广大。而民间的娱乐活动却大多将其幻化成人形,用来耍丑搞怪。其角色虽小却灵活自由,善于填补各种空缺,无拘无束,随心演绎,属于典型的“万金油”。暗合神通广大之说。
“耍龙灯”
舞龙又称“耍龙灯”。龙是古龙的图腾。传说中的龙象征着祥瑞,能消灾降福,行云布雨。以舞龙的方式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是全国各地普遍的习俗。这里的舞龙却另具特色:龙有黄红两条。穿黄衣的精壮汉子舞黄龙,彰显的是尊贵,勇猛;穿红衣的中青年女子舞红龙,表现的是平安,祥瑞,惠济甘霖。两条龙一会儿独自舒卷,一会儿相对相抵,一会儿在空中相互缠绕翻腾。锣鼓声中,十八般变化,相安相随,纹丝不乱。
“抬阁”是一种“束之高阁”的固定人物表演。常常以古代某个经典戏剧故事为原本,对其中的一组人物进行观赏性的妆扮。扮相每年都可以更换。扮者一般为身体轻便的八、九岁少男少女,他们摆着不同人物和造型,高高地站立于高杆之上。抬阁的“阁”是一个木板做成的台子,用布围住,插上横杠,被多个壮汉前前后后地抬着巡游于街市。相当于一个流动的戏台。
“跑旱船”是一种民间舞蹈。锣鼓响起来,笙管唢呐吹起来,热闹欢快的乐曲就把人的情绪调动起来了。人们以紫红的木杆为架,扎成一个精致的游船。船上有桅,有窗。船身以布遮掩。一根布绳子系在跑船人的腰上,船下露出了两只脚。跑船人在全场跑来跑去,跑得像与不像,关键就在一个“跑”字。船的前行,后退,沉浮,动荡。全靠跑船人一个人掌控。河面上是顺水顺风 ,还是波浪翻滚,全靠跑船人凭空演绎。船停了,船行了,船搁浅了,两个船娘或牵船系缆,或划桨赶船,要与跑船人高度默契。
另外,跑竹马,耍狮子,玩抬杆等传统的娱乐项目都属于“摆海眼”社火中的一部分。乡间的社火是一种传承和信仰,是一座村庄最美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