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结的《三字经》
姚源:各位观众,大家好!欢迎您收看今天的《第一观察》节目,我是主持人姚源。
连冰玉:我是主持人连冰玉。
姚源:提起,《三字经》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因为,《三字经》作为流传甚广的启蒙读物,是古代蒙学教材的典范之作,很多人都学习过。冰玉,你小时候学过《三字经》吗?
连冰玉:《三字经》倒是学过一阵,只是没有坚持下来。
姚源:那你知道前一阵儿,山东省教育厅发出通知,表示各地中小学在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时由于甄别不够,致使一些带有糟粕性的内容流入校园,扭曲了学生的价值观念。要求各地加强对传统文化等专题教育内容的管理,遵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认真甄别和筛选优秀传统文化,不可不加选择地全文推荐如《弟子规》《三字经》《神童诗》等内容。
连冰玉:以什么为标准区分传统典籍的“精华”和“糟粕”?又如何引导学生认识其中的一些误区?这些,恐怕都不是一个通知可以简单解决的。
姚源:这显然是把具体经典割裂成两部分,一部分是精华,一部分是糟粕,纯而又纯的精华,就提倡诵读;被甄别出来的糟粕,就一禁了之。
连冰玉:所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其实是一种对待传统文化的认识论,认识的前提是接触、感知和了解,要正确认识传统经典和文化,就应当首先接触、阅读、理解传统经典。只有全文阅读,才知道精华在哪里、糟粕在哪里,然后采取批判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姚源:教育者肢解经典的做法显然是不明智的。明智的做法,不是粉碎一个旧世界,建立一个新世界,而是要依靠现代科学精神和公民意识去对冲和化约传统文化“糟粕”的负面作用。
连冰玉:更重要的是,这些对于一个懵懂小童而言,他着实难以理解。
姚源:实际上,《三字经》等传统典籍中所包含的文化、思想,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会有不同的解读。
连冰玉:学习这些典籍,只是养成价值观念的方法中的一种,教科书、课外读物、言传身教、电视节目甚至是社会风气等,都拥有更大的形塑价值观的力量。
姚源:所以,与其用行政命令进行简单切割,不如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进行自我判断,做到传统文化与现代精神的有机融合。
连冰玉:全球化时代要开放胸怀,包容历史,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精华,全面科学的继承传统扬弃糟粕,古为今用,各自因地制宜,结合各自地域文化传承实际,不可强求一律,又不可生搬硬套,混乱失度!
姚源:好的,今天的第一观察到这儿就结束了,在明天的节目中您收看到:龚琳娜很“忐忑” 网友很“跌宕”
连冰玉:第一时间,热点观察。明天见!
本期文案:姚源
主持人:姚源 连冰玉
摄像:刘炼
导播:张晞
现场统筹:范子川 钟晓军
剪辑:范子川
监制:高赛
出品单位:光明网
关于《第一观察》
《第一观察》是光明网视频频道全新打造的一档“新闻评论类栏目”。该栏目立足新闻视野、文化视角,从时事政策、公众热点、突发事件等新闻中甄选出最新、最热、最及时的话题,并展开分析评论。
《第一观察》采取双主持人播报形式,以亲和、轻松、交互为主线,以精度、纯度和锐度为栏目特色,呈现给观众一档与众不同的新闻评论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