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旧报查询 留言 设为首页
时 政 | 国 内 | 国 际 | 经 济 | 教 育 | 科 技 | 文 化 | 健 康 | 体 育 | 博 客 | 论 坛 | 视 频 | 访 谈 | 手机报 |
社 会 | 法 治 | 地 方 | 军 事 | 理 论 | 评 论 | 观 察 | 历 史 | 美 文 | 阅 读 | 图 片 | 书 画 | 专 题 | 手机网 | 培训平台

女作家黎阳和她的作品《何处是归程》
张晞 刊发时间:2010-06-29 14:34:07 光明网  [字体: ] 

  八年之后回头再看《何处是归程》

主持人】现在还有创作的想法吗?经过了这么一段时间,从你20多岁写第一本书,到现在已经经历了很多。

    黎阳】我当然有这样的想法。我当时是强烈的创作欲望,非常的强烈,到了不表达、抒发出来就会坐卧不安等等。我现在更多的是心为形役。现在让我去写一部像以前那样的书我不一定写得出来。那个时候是青春的激情,对理想的痴迷,对一切美好事物的向往,更多的是理想状态中的我。现在经历了很多事情以后,我看问题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已经没有那样的心境。所以我说一个人如果有强烈的创作欲望的时候就把它表达出来,不管那个时候你是什么状态,哪怕是青涩的,原生态的粗糙的,你都应该表达出来。因为那个时候你是以真情贯注,今时今日你是不可能重复当时当日的心境。

我是写完了小说再去体会社会人生,经历了很多,所见所感难以尽述,许多心里涌动的东西很想表达出来。但既然我们要写作品,就应抱着一种认真负责的态度。我想要么不写,要写还是希望出精品。这样的情况下我需要酝酿,我现在还没有达到强烈的非说不可的地步,我觉得更多的是在酝酿和积淀,我希望厚积而薄发。我以前是多才情少经历,现在我希望积累更多的人生经历,在可以表达的时候,把我的经历原生态的真实的表达出来,就这样表达出来都会非常的感人,何况我还有些才情呢?

当年我写完《何处是归程》的时候,给北大的孔庆东老师寄了书稿,他看了以后给我的评价是八个字:“才华横溢,涉世未深”。因为我笔下的坏人都不够坏。但是他说能够这样已经足够骄傲一生了。我现在更多的是想把现在的人生感悟经过积淀以后真正创作一部好的作品。一个波澜壮阔的人生所折射出的本就是史书一部,就如罗素的人生。我希望我的人生更加精彩一些。我想给大家,给读者,给后世留下的东西会更好。

    主持人】跟您聊的过程中想到张爱玲的一句话,“出名要趁早”,您写这本书的时候22岁,应该是很早成名的。

    黎阳】我觉得应该不算是。这本书给我带来一定的名声,但是离张爱玲所说的“出名要趁早”那种名相距甚远。因为张爱玲所说的名是一种大名,是一夜之间红遍大江南北,家喻户晓。如果是这样的话我根本不算,但那是对我人生20多年的总结,也是一种展望。古人说“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我说我只是提前立言,现在更希望立功立德。

    主持人】张爱玲所谓的出大名,您渴望那种成功吗?

黎阳20多岁的时候真的是非常渴望,我一点不隐瞒的说。不过那是很正常的,但是现在我已经不是那么太在意了。文学作品看你怎么看待。邀名,赚钱的手段很多,真正的好书是不能挣钱的,如果我靠这个邀名又何苦呢。一部好的作品,《红楼梦》,一个好的作家,比如卡夫卡在当时是没有什么名声的,是不为人知的,身后可是倍极哀荣的。你说他们当时追求的是什么呢,如果是追求名的话大可不必,其实就是一种表达。也许这就是道家的唯其不求反而有所得,唯其不争才能有所胜,我觉得一切是顺其自然的。

主持人】出这本书的时候很成功,在您看来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影响是很大的,有一批重视的读者,也形成了可以称之为黎阳现象也好,您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黎阳】当时媒体报道独特的“黎阳”现象,这本书还被评为“畅想2003:提高个人修养的十本好书”。这点我还非常感谢光明网,光明网长期以来对我的发展都是非常关心和支持的。当时在光明网有很多的评论。这部书采用了独特的散文化、诗化语言,在中国当代文坛上,华彩独异,风流尽显,精美地演绎了汉语言的音、形、义之美,形成了独特的“黎阳”现象这是一点,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让大家产生了共鸣。我觉得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就是产生了共鸣,真正好的作品可以超越时间、空间、地点、阶级,直指人心和人性的。思想的东西在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判断标准,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思考。我当时看《神雕侠侣》,金大侠在后记中写道,大抵国家、阶级这些都会随时间而消亡的。但是只要有人的地方,都会有父子之亲,夫妻之情,只要人存在这些都存在。爱恨交织,悲欢离合所表现的核心就是人性。文学即人学,一切深层次地反映人性本身的作品必将久远存在,将超越时间、空间、阶级,具有永恒性。所以我现在更关注文学艺术这种作为艺术本身的表现形式,这种东西是可以流传久远的。现在讲鸳鸯蝴蝶派,二三十年代是被沉入海底的,因为那个时候大家都在战争之中,那个时候写琼瑶式的言情小说肯定是民众不能接受的,但它绝对在艺术上有一定的成就。我开玩笑说,中学的时候读游国恩的《中国文学史》谈鸳鸯蝴蝶派,我就想有一天我一定要为鸳鸯蝴蝶派翻案。可还没轮到自己给鸳鸯蝴蝶派翻案,后来陈思和编的复旦大学的《中国文学史》就已经肯定了鸳鸯蝴蝶派的成就。主要象张恨水这类,所谓被文学史遗忘了的作家。建国后,我们有些人可能对张爱玲是不知道的,可是台湾人是读着张爱玲的作品长大的。今天又是张爱玲热,只要拍张爱玲的作品,什么《倾城之恋》、《半生缘》都会非常叫座。为什么呢?今天的环境更像张爱玲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一个大的时代背景。所以我说张爱玲写出的了这个繁华世界最后的苍凉,我很欣赏这位奇情才女。


12345678
[字体: ]  [打印]  [关闭] 
发表评论
    如果您是本站注册用户,请在下面输入有效的用户名密码。注册会员 注册帮助
用户名 密码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光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在本网上发布的文字、图片及其他任何形式的所有作品,凡注明来源为:光明网、光明日报、中华读书报、文摘报、新京报、书摘、博览群书之一者,其版权均属于光明报业集团。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相应来源。凡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责任。
2、凡本网注明的来源不在上条声明范围内的作品,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或为网友投稿,其目的在于促进信息交流,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 30日内进行。联系电话:010-67078856或010-67078883
最新图片

                 
[文化]国际民间艺术节          

                 
[科技]航天员体验营开营          

                 
[国际]全球十大未解之谜          

                 
[军事]飞虎队员眼中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