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丰碑
竺可桢
 刊发时间:2010-02-10 15:47:36 光明网  [字体: ] 

    竺可桢(1890-1974)是中国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是中国近代气象事业主要奠基人。他1890年3月7日生于浙江绍兴东关镇,1910年赴美,1918年以论文《关于台风中心的几个新事实》获博士学位后回国。

  竺可桢在开创中国气象教育事业,筹划组建早期的中国气象观测网,特别是创设高山、边远地区的气象站,开展中国高空探测和天气预报业务,组织编印中国气候资料等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20世纪20年代,他创建了气象研究所。30年代,竺可桢研究中国气流的运行,特别是东南季风和中国雨量的关系。首先指出,夏季季风带来的水汽,是中国大陆上雨泽的主要来源;又指出,季风强盛时,长江流域主旱,华北主涝,季风不强时则相反。他还研究物候和天气的关系,组建中国物候观测网,注意物候知识在农业中的应用。

 竺可桢长期搜集整理古代有关物候的文献,并依据历代物候记载,研究中国五千年来的气候变迁,其成果对气候变化研究有着重要贡献。

  竺可桢共发表论著270余篇,属于气象方面的重要论著还有 《中国气候区域论》《中国气流之运行》《东南季风与中国之雨量》《中国气候概论》《历史时代世界气候的波动》《论我国气候的几个特点及其与粮食作物生产的关系》《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物候学》等。竺可桢196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字体: ]  [打印]  [关闭] 
发表评论
    如果您是本站注册用户,请在下面输入有效的用户名密码。注册会员 注册帮助
用户名 密码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光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在本网上发布的文字、图片及其他任何形式的所有作品,凡注明来源为:光明网、光明日报、中华读书报、文摘报、新京报、书摘、博览群书之一者,其版权均属于光明报业集团。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相应来源。凡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责任。
2、凡本网注明的来源不在上条声明范围内的作品,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或为网友投稿,其目的在于促进信息交流,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 30日内进行。联系电话:010-67078856或010-67078883
最新图片

                 
虎口拔牙          

                 
“虎头兰”闹春          

                 
雷死人的各国彪悍情侣          

                 
新娘抢婚纱大比拼